——根据一位深圳创业者的亲身经历转述
那是年底。公明下村第二工业区聚集着许多台资工厂,主要代工MP4、U盘、鼠标和耳机。这也是小贾工作的地方,他是一家电子厂的工程师,每天踩着自行车三点一线地往返于工厂、食堂和出租屋。
“喂,小贾,最近你们工厂有没有什么新项目?”是HT公司的业务员江东打来的电话。
“老徐从KJ公司离职了,准备开工厂,想拉我们两个合伙一起干。老徐有人脉、懂管理,我可以跑业务,你又懂技术……”江东兴高采烈地描绘着蓝图。
“这个……抽个时间咱们见面谈吧!”
说罢,小贾挂了电话。把诺基亚塞到在了皮带上的手机皮套里,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口,猛蹬了几脚自行车,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到了租的房的楼下。他要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女朋友杨静,也要听听杨静的意见。杨静欣然同意,“现在的工作出不了头,老张又不重用你,能自己干一定要自己干,我还有三万多元的存款,你拿去一起创业。”
三月的深圳街头,木棉花开得火红,在这百花争艳、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似乎应该干点大事才不会辜负这美好的春光。老徐、江东、小贾一起约定到宝安创业二路的聚贤山庄湘菜馆碰面。
老徐刚买了一台二手的卡罗拉,所以第一个到。他按下遥控钥匙锁了车,又拉了一下门把手,确认锁好了,夹着咖啡色的公文包进了聚贤山庄。江东坐着“绿的”很快也到了,背着个黑色的双肩包,里面塞满了各种样品和几本产品目录。两人寒暄过后,边喝茶边等小贾。
快十二点半了,还不见小贾的踪影。江东拿起手机拨打小贾的“小贾啊,你到哪了?”还未等小贾开口,就听见公交车报站:前方到站翻身村,请携带好您的随身物品从后门下车。“快了,还有三个站。”小贾不好意思地回答。
看到小贾风尘仆仆地走进大厅,老徐和江东都站起来打招呼,“这边,这边,等着你一起点菜!”小贾感觉自己的耳脸有些发烫了,“不好意思,松白路修路堵车,一堵就个把小时。”“没事,没事,咱兄弟客气啥。”老徐边说边递给小贾一支烟。三人点了剁椒鱼头、永州血鸭、猪血丸子、家常豆腐和手撕包菜,老徐喝王老吉,江东和小贾喝老青岛,边喝边聊,好不尽兴。
“老徐,这工厂你准备怎么开呢?”小贾问道。
“咱们三个合伙,按四三三的比例持股,我40%的股份,你们各30%的股份,前期现金不够的我先出资。”
“产品定位?仪器设备定哪些?目标客户是哪些人?”三人把公司名定下来后,江东一连问了几个问题。
老徐说:“设备去东莞买,一半新设备,一半二手设备,二手设备要选台湾产的,仪器全部买新的。我们再整合一下资源,江东负责开发客户,技术问题和员工招聘就小贾负责。”老徐负责跑工商局、税务局、银行,江东负责开发客户,小贾负责买设备招员工。三人就这么定计划了,明天开始三人分头行动。
“我开车送你们回去。”老徐开着二手卡罗拉,奔跑在机荷高速上,汽车音响内播放着水木年华的歌曲:就在启程的时刻,让我为你唱首歌……三人都有那种马作的卢飞快的感觉,奔跑在希望的路上。
经过两个半月的精心筹备,72名朝气蓬勃的员工和摆放整齐的设备,一起出现在新工厂的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厂房里,一家新的公司开始在深圳这片热土发芽成长。
(文章年8月25日刊登于《宝安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