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木棉花 > 木棉花主治 > 正文 > 正文

广东书画名家陈志雄创作巨幅国画雄风归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9/26 10:33:28

广东知名画家陈志雄创作的写意国画红棉《雄风归来》,日前题款盖印完成。该画宽4米、高1.36米,是由六张四尺宣纸竖拼而成的六联屏大制作。

此画开始创作于木棉花开,英雄归来的广东援鄂抗新冠医护人员胜利归来之际。陈志雄向记者介绍,该画主要创作时间集中在三几天里。他说,中国画写意画风的创作并不是用时间长度来衡量的,笔墨的凝练和豪情的抒勃更多时候是短时间内的结晶。

画红棉送抗疫英雄

在全国进入抗新冠战疫前期阶段的日子里,以绘广州市花红棉著称的这位画家,心在抗疫前线,手在画纸笔杆上,创作了《天风如歌》红棉组画。他表示,给这组画作取名天风如歌,表达的是医护大军视死如归奋战在抗疫战线的豪迈气慨,由他们掀起了团结一致同心同抗的国风民风如天风,他们体现的奉献精神和人生价值如歌如唱,亮彻人寰。

稍前,陈志雄已将《天风如歌》组画的其中一幅交付广州中医药大学。此画将由该校抗疫纪念馆永久收藏。

陈志雄六联屏画作《雄风归来》以第四、五幅段的红棉主干为重心,粗壮的主干辣笔纷披,水墨斑阑。豪放的笔墨同时围绕树干结构,表现出沧桑厚实的质感。

往左的画面段落挺伸张力继而倾洒而下的大片分枝干,势态盘屈如游龙起迭。此外,一杆向上斜挺的枝干从大树身下由近而远洒向整个画面左方,去远之处以淡墨淡色手法处理,既成为主景深远的部分,又与前景浓重的用墨用色巧妙交叠产生出虚实节奏对此。

画面在老树右边的幅段,可见到在茂密特写中出现了一枝断折树干,折处左右出枝重生。陈志雄表示,画上专门安排了这个尤如壮士断腕的折枝部分,是寓意抗疫牺牲医护战士的英烈气慨,希望观赏者从中领会到,无论是在民族复兴和建立国家的硝烟弥漫刀枪战场,还是在今天抗击新冠病毒的和平时代奋战,各个时期为国家为同胞的荣辱安危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任何艺术创作除了表达描述内容,描述形式和技巧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就如唐宋诗词,诗中描述的情怀和情景,一定通过特定格式形式的韵律节奏,才能留存下来。对绘画来说,一个是画什么的问题,一个是怎样画的问题。怎样画又和艺术家的历炼学养、审美倾向等相联。

陈志雄国画《雄风归来》cmxcm

(请横着手机看)

酷爱红棉入画几十载

陈志雄尤爱红棉,他说,红棉落叶挺劲不掩,花朵红厚不娇,除了清人陈恭尹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及广州老市长朱光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的诗词佳句,香港歌星罗文《红棉》歌词英姿勃发堪景仰,皆是对红棉的神美写照。

陈志雄自述,20来岁时当岭南饼干厂设计师,在中山六路将军东上班,每逢冬天习惯绕着中山纪念堂一带晨跑,拾回落地红棉花头回到办公室上班便进行写生。而他认为,红棉的雄风姿态主要体现在树杆上,因此每年花期一到,就往城里城外跑,人民公园北侧、越秀山镇海楼前、中山纪念堂围墙外应元路上的百年以上老红棉树势态轩昂,均是整树进行写生,经常带上午餐面包,一画下来就是大半天。他津津乐道地回忆。

陈志雄少时师从广州美术馆创馆负责人何为,还求学于关晓峰、李曲斋、莫仲予、周志毅、冯曼硕、黄安仁等诸位岭南书画文坛名辈,研习书法、国画、诗词和书画史论。

年,红棉被定为广州市市花。这年冬天,陈志雄与老师何为借助广州三元宫的宽敞戏台,师徒二人合作一幅宽3.6米、高1.8的六尺四联屏国画红棉。次年,题为《万家灯火五羊城》的这幅全场最大丈幅作品,与郭沫若、朱光等人的红棉诗词书法和关山月、黎雄才及一批岭南书画名家的红棉画作,在广州市花红棉美术书法作品展中一同登场。这年,陈志雄才21岁。

陈志雄曾于早年在广州举办两回个人作品展,由广州市老领导欧初和廖冰兄、关晓峰题写展名,何为、莫仲予先后为两次个展撰序。年,陈志雄广州市花红棉画展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事前,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胡希明在家作诗赠予到访的陈志雄,诗曰:英雄树下看红棉,南国陈郎正少年;已自薰风吹四野,不须搔首怯春寒。其后,骆墨樵等岭南书法文坛学者和诗相赠,引为一时佳话。

如今,陈志雄的写意红棉作品已被送赠一带一路沿线的五大洲十多个国家中方机构。此外,他的写意花鸟画也广为流传,世界著名华裔陈香梅女士曾受赠他的《梅花竹石图》,他的墨梅、红梅刊于美国英文杂志《现代文学与艺术》封面,梅花画作曾赠予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乌拉圭外交部等多个国家有关单位。

宏扬囯画的书法精神

陈志雄是书画界难得书画两样兼精的广东书画家,任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席、东盟-中国书画家联合总会副总主席、广州越海书画院院长、世界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顾问、欧洲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画世界行澳门交流会名誉主席等海内外华人书画团体职务。他认为,中国画家要懂书法,远远不是仅在完成画作之后需要用书法落款签名的层面。中华民族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积淀下来儒道两家学说,成为了民族审美哲学,指引了中国文学,屈子辞斌、汉魏风骨文章,都是民族哲学在文学审美的体现。而文字发展到汉代,随着毛笔等工具条件的成熟,诞生了书法带着哲学审美意义的书写。史存中国绘画从唐兴起,在两宋和元代首次跨上包括文人写意画风、院体工笔画法以及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分立等艺术形式上全面成熟的高峰。从文学到书法,再到中国画产生,是由哲学与文学引领书法、书法启迪绘画的历史进程。所以说,中国画精神即书法精神,书法精神即文学体现的儒道哲学精神。

强调写境达意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特点,也是中国画家秉持书法精神乃至中国哲学精神的抱负。历代画家尤其是写意画家,通过对描写景物的人格化、诗境化升华,及对书法张力节奏上传情达性的洒脱刚断、劲速迟留技法融通,体现中国绘画的民族审美特质。

陈志雄表示,中国画家要把书法情性审美价值的实践和领悟,转化到画面的创作上,体现在笔墨运用和造意造境的具体中,这才是民族绘画的核心价值。纵观从古代到现代的历代大画家,譬如明代的沈周、文征明,清代的吴昌硕或郑板桥,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陆俨少等等,无一不是书画兼通的。作为民族绘画的国画,不会因为受到西方绘画的一时冲击,丧失了体现书法精神的灵魂核心所在。

陈志雄精于对唐代孙过庭《书谱》书法理论的研究,并把书法的审美哲理融会到中国画的创作上来。清代学者称《书谱》被后世书法学界奉为金针法宝,即使宋人书法首领苏东坡论书法也是对《书谱》论书法旨要的发展延伸。他认为,其实《书谱》还能引领中国画的民族审美导向,这篇多字的书法美学文章,处处都是用道家哲学来剖析书法在各个艺术层面的本质问题,而这些本质分析,也可以理解为传统中国画在艺术本质层面的释义。譬如《书谱》说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返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是在分析行笔速度要对应阴阳自然转换的哲学本质。陈志雄称,这完全通解于书法和写意中国画在行笔快慢节奏变化之理,中国画的画理在艺术高度层面上,是对应书法艺术的灵魂精神层面的。

年,老师何为指导,同窗叶渭淇著,广东书法界第一部关于唐孙过庭书谱的学术文献《书谱译论》,由陈志雄主编完成。该书由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策划、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陈志雄多作行草书,书法作品曾在亚洲、美洲、欧洲的各大书法联展中参展。

成功策划国际书画展

此外,陈志雄还是一位成功策展人。十多年来,他和艺术挚友黎艺豪、苏宝源一道,在广东多次策办国际性书画展览。年,他策办的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海内外百人百米书法长卷创作巡展系列活动,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名书法名家每人创作1米宽的主题书法,装裱成为米书法长卷,在广州、中山等地巡回展出之后,赠由广州市黄花岗公园永久收藏。西班牙华人总会会长陈渔光曾评价说,此次百米长卷活动在意义是是当代书法史中难以超越的事件。

陈志雄曾策划或联合策划的国际性书画联展还包括有中国四大名著四国书画联展、龙年国际龙书画大展、海上丝路艺术之旅: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书画大展、广东侨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周年全球华人书法大展、墨海红帆-庆祝印尼国庆暨雅加达亚运会亚洲书法大展、海内外华人同庆新中国70华诞70米书画长卷等等。

原题目:红棉花开,陈志雄巨幅国画《雄风归来》致敬抗疫英雄

采写:新快报记者邓毅富来源:广东新快报陈志雄供图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mianhuaa.com/mmhzz/1151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木棉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