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依旧》相对时间,蕴含哲思
左兵
木棉花依旧
杨丛
我们村东有条小河,河流四季清澈透亮,静静地流淌在岁月里。河岸上,一棵古老苍健的木棉花树,静静地长在我的记忆里。
抑或原野空旷,菜畦田园平展,这棵木棉花树尤为惹人注目:水牛肚般粗壮青白的树身,盘虬卧龙、旁逸斜出的姿态,向四周自然而艺术地擎举着,那造型简直是纯天然的树艺展示。春暖花开的时节,木棉花次第绽放花苞。开初,叶少花多,只是鲜亮几点,随着春色渐浓,叶多,花更多,东风起处,树叶沙沙摇曳,宛如绿云柔声浮动,但炫目的则是绿云中的木棉花,火红、艳丽、灿烂,让你为之驻足凝望、情感激荡……
童年的记忆中,最数动人的风景当是哑叔杆打木棉花。哑叔是残疾退伍军人。听母亲说,他原本不聋不哑,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他在守卫老山时伤了头,虽然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但右眼从此落下“萝卜花”(眼疾),那耳聋了,口也哑了。可身体仍然硬朗结实,脸上永远写着笑意、洒满真诚。
的确,哑叔走南闯北,上过战场,上树技能也非同一般。就在我们质疑的注视里,他立在树脚,打量片刻,缩身,蓄力,眨眼间已攀到第一道树杈处,我们赞叹未定,他已猕猴般爬到树杈最高处。风中,他宽大的旧迷彩服呼呼卷扬着,灿烂的笑脸如花绽放,接着,他自豪而不乏卖弄地对我们比画起手语:“帮我拿一下家伙!”那是一根绑着铁钩的金竹竿!
东风劲吹,旷野萧萧,我们已是头发直立,身躯摇摆,树杈间的哑叔却安之若素、行动自如。他有力地挥起竹竿,一朵、两朵、三朵……花儿流星似的划着美丽的弧线陨落到田间地头、沟里渠中。那一刻,我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捡拾着,摆弄着……那瓷碗大的花朵、红艳的花瓣、柔嫩的花蕊,令我们爱不释手,心生摇曳!而他呢,更加神采飞扬,发出极度兴奋的咿呀声,更加有力地挥动着竹竿,犹如疆场上的骑士挥枪鏖战,荡红纷纷,似是奖赏他的勇气、刚性,奖励他的高超技艺!
落红汇聚开来,哑叔将花堆分成几堆,略带丝缕倦意地打起手语:“娃儿们,拿去尝尝鲜!”然后才将所剩不多的塞进自己的编织袋。
那一晚,月凉如水。我和伙伴们玩“打仗”游戏,窜到“五保户”刘奶奶的小院,竟发现那柴垛上晒满木棉花,淡淡的月色,隐隐的火红,惊讶之际一问,原来是哑叔送的,他不知从哪里听说是干花作药枕可治失眠,让老人试一试!阿奶繁碎的话语中溢满感激,我们柔嫩的心也倏然一动:一个刚性的躯壳下,竟然裹藏着一颗多么细腻的心!是的,道听途说的土方子,也许仅能安抚老人的心绪,但它弥散出的质朴温情,足以温暖一个孤寒的世界!
暮春回乡,又在河边看到了盛开的木棉花,依然轰轰烈烈,艳丽夺目,然而,这已是十多年后,我已近不惑,为人夫为人父,哑叔却已青春不再——眼老昏花,背微驼,已然失却挥杆打花的雄姿。看到我,他又灵光复现,眉飞色舞地挥舞起瘦瘦的胳膊,指手画脚,咿呀咿呀,似乎诉说不归的青春,似是诉说曾经的辉煌……那一刻,如花的剪辑又在心幕回放,哑叔的刚性与柔情又鲜活无比、灵动如初……
世事起伏,人生浮沉。活过,拼过,爱过,生命还有什么遗憾?
(选自《情感读本》年12月下旬刊——摘自《散文百家》)
《木棉花依旧》相对时间,蕴含哲思
左兵
本范文亮点:相对时间,蕴含哲思。
此文技巧“相对时间,蕴含哲思”,表现在“那一刻,如花的剪辑又在心幕回放,哑叔的刚性与柔情又鲜活无比、灵动如初”(倒数第2自然段)。其中“那一刻”是“十多年后,我已近不惑”,再“回放”“童年的记忆”,从而凸显“哑叔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运用“相对时间,蕴含哲思”技巧,颂扬英雄,将极大地吸引阅卷人的眼球——
标题“木棉花依旧”隐去了“原因”二字;“相对时间”“那一刻,如花的剪辑又在心幕回放,哑叔的刚性与柔情又鲜活无比、灵动如初”,不仅将其原因形象化,而且彰显“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文章将“果”与“因”统一在对哑叔实实在在描述中——
哑叔“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之“因”,不仅是“娃儿们,拿去尝尝鲜”,而且还将“五保户”刘奶奶“编织”进了他关爱的大网!
哑叔“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之“因”,不仅是将乡亲“编织”进他关爱的大网,而且将整个中华民族“编织”进他关爱的大网,“走南闯北,上过战场(对越南自卫反击战)”。
文章收笔点化“世事起伏,人生浮沉。活过,拼过,爱过,生命还有什么遗憾”进一步揭示哑叔事迹社会意义——足见运用“相对时间,蕴含哲思”技巧之功,达到极致。
作文备考,以本文为范,预先写好一篇以“相对时间,蕴含哲思”为亮点的作文。
重视高考作文应试特点,对原文做必要补充:
其一,原文“那一刻,如花的剪辑又在心幕回放,哑叔的刚性与柔情又鲜活无比、灵动如初”后面用省略号,文章刊于纸媒,含蓄恰到好处,读者可以反复揣摩字里行间寓意“相对时间,蕴含哲思”。但是,用于高考作文,就应该将省略号意思点化为“爱因斯坦在有生之年就预见哑叔同他的刚性与柔情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免除阅卷人反复思考才发现考生写此文有此深刻的哲学思考。
其二,本范文标题“木棉花依旧”,文章刊于纸媒,含蓄恰到好处,读者可以反复揣摩字里行间寓意。但是,用于高考作文,就应该定为“木棉花永生”“木棉花长盛”,让阅卷人好奇去揣摩标题寓意。
因为高考注重录取具有学习潜能的考生进入大学深造。学习潜能主要表现在具有优秀思维品质。作文布局谋篇,谴词造句,是发现考生具有优秀思维品质最佳途径!
(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mianhuaa.com/mmhzz/1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