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诗词体裁中,绝句是最短小的,也好似最简单的,因为其短小,格律简单,所以很好学,入门容易。许多人学了几天就认为很容易,我学会了,也写得出好诗来了。其实不然,要想写好绝句还真得花大力气深功夫才行。
绝句的章法千变万化,但主线是不可缺少的,起承转合也是不可缺少的。因其只有四句,故而这个过程只能由四句分别来完成,其结构就必须显得特别紧凑,而字数少,腾挪的空间小,常常使人或失之于油滑,或空洞无物,或陈词滥调,或肤浅而不深刻,或庸俗而没有内涵……凡此种种,往往都是绝句之弊,难以克服。这就要求我们思维更加缜密,手法特别老道,遣词造句尤其精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下面这组七绝,为步韵陆游而练笔,专写中年情怀。最喜欢哪首?欢迎同写。
周洪道学士许折赠馆中海棠以诗督之南宋·陆游
袅袅柔丝不自持,更禁日炙与风吹。
仙家见惯浑闲事,乞与人间看一枝。
七绝步韵陆放翁.周洪道学士许折赠馆中海棠写冬日木棉花
寂寞深红谁护持,木棉花笑雨风吹。
君前无数飘零泪,只欠双蓬插一枝。
欠的其实不是那枝花,而是漂泊的青春是也。
双蓬,鬓发蓬乱。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十三:“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宋林景熙《独夜》诗:客鬓双蓬老拾遗,一灯明灭酒醒时。
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二首其一南宋·陆游
古人重改阳城驿,吾辈欣闻石芥名。
风味可人终骨鲠,尊前真见鲁诸生。
七绝步韵陆放翁.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二首其一
江城孤客双蓬雪,霜月无声百感名。
一枕黄粱多少梦,今生梦醒梦来生。
三四句有人生的万般无奈感慨。黄粱梦虽好,但是今生已经不可能富贵荣华了,那么接着希望来生能得到富贵荣华么?
双蓬雪,鬓发蓬乱而发白。
一枕黄粱,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后因以“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想。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三折:“百年世事沤随浪,都做了一枕黄粱。”清袁枚《梦》诗:“古今最是梦难留,一枕黄粱醒即休。”
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二首其二南宋·陆游
长安官酒甜如蜜,风月虽佳懒举觞。
持送盘蔬还会否,与公新酿斗端方。
七绝步韵陆放翁.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二首其二
痛风岂敢端杯酒,生计艰难勉举觞。
想到应酬都是泪,中年何况客殊方。
中年谋生不易,尤其还有痛风之病,但为了生计,喝酒还是不喝酒呢?更何况在他乡工作,面对各种应酬,咬牙也要上呀。
痛风,中医指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骨节疼痛的病。主要是因为饮食嘌呤高引起,中年人最容易得此病。喝酒与海鲜最容易引起。元朱震亨《丹溪先生心法·痛风》:“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明戴元礼《证治要诀·痛痹》:“筋骨疼者,俗呼为痛风。”
殊方,远方,异域。汉班固《西都赋》:“踰昆崙,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唐王维《晓行巴峡》诗:“人作殊方语,莺为旧国声。”
看山南宋·陆游
小葺茆茨紫翠间,今年偷得半年闲。
门前木落须霜晓,且看西南一角山。
七绝步韵陆放翁.看山
病骨何堪歧路间,稻粱谋尽此身闲。
他乡明月今宵又,客过龙光塔外山。
一二句写身体不好,还要奔波谋生。更难的是又遇到人生歧路迷茫之时,该如何选择呢?三四句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写他乡明月,然后继续路上奔波。言外之意,也是无穷的迷茫与无奈。
稻粱谋,本指禽鸟寻觅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谋求衣食。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宋王安石《送惠思上人》诗:“因知网罗外,犹有稻粱谋。”
盆池南宋·陆游
门外江涛涌雪堆,埋盆作沼亦何哉。
儿曹不解渠翁意,新脱风波崄处来。
七绝步韵陆放翁.盆池
烟抱三山碧玉堆,江天日暮浪何哉。
秋风何事催船笛,料有乡愁载梦来。
此首步韵七绝比较容易理解,故不多做说明。
#诗词#
什么方法可快速提升诗词水平?七绝5首练笔,与陆游对比如何
和杜甫说不想上班,七律怎么写?趋山云白伤颜色,映日霜丹回梦香
七绝尾句最重要,5首原创作品示范,天边一轮月,试将圆缺补情真
步韵李商隐七律,有几分风采?世事无常须向月,人生有别况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