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舅爷是一位性格古怪的老人。平日,他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干农活,是个普通的庄稼人,然而,当大家在田边拉起家常时,舅爷总是吸着旱烟,沉默不语,不等大家一起,就早早回到自家小院,在一棵壮硕的木棉树下,一坐就是半天。舅奶说,舅爷也曾是个热闹小伙呢,可参军回来后就像换了个人,孤僻得很。
村里的小孩都很怕舅爷,毕竟,他长着一张“崎岖”的脸,左边脸颊深深凹了进去,到了夏日,裸露的手臂上好几道凸起的长伤疤,双腿布满密密麻麻如同蜂窝的坑洼,十分瘆人。在小孩的想象里,舅爷恐怕是黑帮头子,遇见他的孩子,无一例外拔腿就跑,跑远了再回头朝他做鬼脸以示憎恶。还是小孩的我,也不知道舅爷那些伤痕的来历,大人们也闭口不谈,仿佛那是显山露水却不能说的秘密。
大孩子们非常喜欢舅爷,常常围绕着舅爷,在后院的木棉树下,听他讲热血军人保家卫国的故事。待我年龄渐长,慢慢地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在舅爷的故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越自卫反击战里我军的英勇事迹。故事中,有人被弹片击中了腿,瘫坐在地上,咬牙猛力拔出弹片继续战斗;有人背着炸药包去炸毁敌人的火力点,折返时被埋伏的机枪打中;有人面对敌军倾泻的子弹,在战友壮烈牺牲之时,接过战友的钢枪继续射击战斗......
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在那枪林弹雨之中。当头顶木棉花开的时候,炽热火红的花朵似乎也浸染着烈士的鲜血,绽放着英雄气概的光彩。舅爷的讲述是如此细致生动,仿佛那些场面是亲身经历的最真切的记忆。他时而为勇士们的壮举自豪呐喊,时而又为他们的伤病和牺牲悲愤噙泪,只是,他从未提及自己,又仿佛,这真的只是生动的故事而已。在我们热切的请求下,舅爷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直到天空隐约可见星月,我们才渐渐散去。我感受了舅爷在讲述时的壮怀激烈,也目睹了他在孩子们散去后的落寞。
当后院恢复安宁,他便在木棉树下重新点起一根旱烟默默吸着,思绪像是飘到很远。一阵风吹过,木棉花瓣悠然飘落,并不会因风的摧残而枯萎,落在地上依旧炽热明艳。舅爷注视着火红的花瓣,仿佛每一片花瓣里都有一个英勇的灵魂,这炽热而无畏的灵魂,落地化为了永恒。
很多年后,我才得知,舅爷讲述的那些令人扼腕的故事,都是他的真实经历,他正是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冲锋的一员。那些让人心惊的伤痕,是战场摸爬滚打的长疤,是弹片射进脸颊的残缺,是子弹穿过身躯的洞眼……
幸运的是,舅爷从战场存活了下来,他荣归故里,作为守卫祖国疆土的战斗英雄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也有幸在之后几十年里见证了祖国的强盛。然而,战友的牺牲也成为他内心深埋的伤痛,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份伤痛被日益厚重的思念包裹,只有在向孩子们讲诉峥嵘岁月时才得以缓解。
也许是受舅爷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总想着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点什么,于是在高考那年果断填报了航空航天相关专业。在被大学录取的那一天,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去看望舅爷,我们相顾无言却泪流满面。那个下午,舅爷又向我讲述了当年战场上的故事,故事里有战友,也有他自身。我知道,那一次讲述,既是舅爷情感的淋漓释放,也满含他对我的信任和希望。
一年又一年,每当舅爷家后院的木棉花开得正艳的时候,血染般的红将英雄的风骨绽放人间,陪伴着舅爷追忆往昔,也激励着我奋力向前。
作者简介
谈畅,执着于理想的航天人,文学爱好者,喜欢撰写散文、诗歌以抒怀。
来源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
作者
谈畅
编辑
吕金锦
邮箱
oursp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