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广东人标志是什么?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会自己找凉茶喝生活总不会永远安逸
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人或事
有火气不妨来凉茶店里坐坐
“壹碗靓茶”静候你的到来
凉茶不是凉了的茶或是冻了的茶。
是因为它们药性寒凉,清热解毒。所以才叫做凉茶。
凉茶大致分为两种,按药材使用数量,广东凉茶可分为“单方”和“复方”。
“单方”就是只使用一种药材熬制的凉茶,像罗汉果茶、金银花茶等。
“复方”就是用多种药材熬制,比方说在癍痧这一凉茶里,就包含了蒲公英、葛根等十几味药材。
寒性的大多味为苦,温和的大多味为甜。如斑痧和廿四味这些都是以辛、苦、寒、凉的中药为主。而甜的凉茶,就是以清润甘甜药材为主,如菊花雪梨水、竹蔗茅根水、罗汉果五花茶等。
并且凉茶还分季节来饮用,举几个为例——
清热解毒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清热化湿茶。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适饮于夏季。
竹蔗茅根水
大多数人对凉茶的印象都停留在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印象。
但其实在老广人的心里,这充其量就是饮料罢了,根本就算不上凉茶。所以说当人们喝了癍痧这种真正的凉茶的时候,便会像川剧变脸一样,从青到白再到红到黑。
甚至有人把它称为凉茶界里的灭绝师太。其生化武器程度让人不免感叹到:人生如若那般苦,那便是癍痧。因为其口感异常苦涩,并且在喝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口有余甘”。
但是在疗效上,他又是凉茶界里的良心佳作。因为他的功效简直就是一个排比句:清热解毒、祛湿除癍、消暑散热、化痰止咳、开胃消滞,具有刮痧排毒的作用。
在网上检索“癍痧”这两个字,会看到大家一边吐槽癍痧的“苦”,一边又对斑痧的“奇”赞不绝口。它在广东凉茶里的地位犹如辣锅在火锅界里的地位,因为它够苦够劲!
所以说千万不要再把凉茶的印象停留在甜甜的火锅伴侣上了,来了广东,就要来试下当地的特产“广东凉茶”保证你记忆犹新,深深地体验到“假如生活骗了你”你只能微笑的咽下去。
那外国人喝凉茶又是怎样的体验呢?关于凉茶的历史,上溯中国信史,凉茶最初是指药食同源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植物饮品。
凉茶在后世的传承众多,最为知名的岭南凉茶来源于公元年。当时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因岭南瘴疠流行,于是他总结了岭南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的经验,写出医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书中说:可以用药性寒凉、解暑消毒的中草药熬水来喝。岭南人民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最早的凉茶雏形并且形成了岭南底蕴深厚的凉茶文化。
而现在凉茶是和粤语、粤菜齐名的广东文化标志之一,也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首批之一。
《葛洪》
///
岭南地区秋冬短,春夏长,炎热、潮湿、多雨。经常高温和暴雨预警同时发出的广东地区,常被人戏称是“下开水”。炎热湿润气候超过了身体自我调节限度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湿热症状。在广东人眼里,有什么不舒服都是“湿气重火气多”这两种病惹的祸。所以在面对“四季无死角全方位入侵的湿气和热气”时怎么破?来杯凉茶“续命”吧。
在中医理论里,人体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内火旺盛,也就是俗称“上火”。往体内补充凉气,使身体冷热均衡,人体便能恢复健康。这就是凉茶的一个重要作用:清热祛火。
民间的廿四味就是由图上24种中草药制作而成的。
///
在中医理论里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除了实火虚火之外又分为: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肾火五大种类。不同区域上火都有其对应症状,也有对应的治疗方式。凉茶要热着喝不要空腹喝。可谓"秋冬防秋燥、春夏去暑湿",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凉茶解决万事把凉茶作为保健药长期服用,按“病症”喝茶,适量而行。并且市面上的“凉茶”成分排前的大多是水和白砂糖,真正有效的成分微乎其微。这些打着“凉茶”名称的饮料,不过是高糖饮品罢了。=========
酷暑的到来真的是热skr人!夜间火炉指数榜上最低温度都32℃。真的是分分钟中暑的节奏。雪糕冰棍都是常态,更别提一口冰冻的奶茶入肚,然后缓缓的呼出一口凉气,可能这就是夏天的快乐吧。
但是对于广东人来说,凉茶才是这个炎炎夏日的下火利器。喝上一杯菊花雪梨水或者茅根甘蔗水,既消暑解渴,又不怕增加热量,丝毫没有喝奶茶或肥宅快乐水的负罪感。
以前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广东的凉茶铺还多过米铺。所以无论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见到有凉茶铺,比麦当劳还常见。对于广东人来说,最安心的时刻莫过于感觉上火不舒服的时候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一家凉茶铺,掏出几元钱就可以来上一杯凉茶。色如酸梅汤,闻如中药,入口回味无穷。但皱眉喝完后的好处是可以安慰自己今日份降火安心指标可以达标了。就好比如果吃的是火锅,有的人会要雪碧,有的人会要酸梅汤,但是老广们会要两罐凉茶。凉茶总是老广们的头号选择。
所以说不如试下家作凉茶。
方法也很简单。就拿大家所熟知的凉茶界中的傻白甜来说:甘蔗茅根水就是很不错的选择。性温凉,味甜,不会太过于寒凉,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洗净的甘蔗劈开两半和茅根还有些许的萝卜与马蹄放入水中大火煲开十几二十分钟便可大功告成,不宜煲太久会走掉凉气,如果嫌不够亦可翻煲。
=========
竹蔗茅根水你值得拥有
毕竟怎么识别地道的广东人就要看他会不会自己煲凉茶了。都说劳动人民群众智慧无穷,蒲公英,鬼针草,木棉花,鸡蛋花,茅根,竹蔗这些随处可见的花草野物都可以成为广东人民煲凉茶的原材料。所以自古以来,凉茶就是广东人民心中的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每个老广的记忆里都有一家凉茶铺,它是由从小看到你大的凉茶阿姨开的。
它就像是你久远的童年的回忆。这是个三五平大的小店,店里有个锃亮的铁桌,桌上一只只排列整齐的热水壶,热水壶的瓶上都有对应的凉茶名称,头上也有凉茶名称的牌子,墙上还挂着中草药,店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草药味。
你可以和阿姨说出想要的凉茶。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那么只要说出你的“症状”,阿姨就会给你对症下药。还会贴心的提醒要忌口的食物。还会叫你“无整日熬夜然后食热气野啊,凉茶饮多凉都伤身噶!”
毕竟凉茶铺的老板堪称“街头神医”,只要你说的出来症状,老板就端的出对症的凉茶。即使不知道哪里不舒服,“镇店之宝癍痧”也可以帮到你。然后一杯由十几种药材当日新鲜熬制的“灵丹妙药”就会递到你面前。
这简单的几句关心,买的不只是凉茶,卖的也不只是凉茶,更多的是老广们的情怀与温情。
其实一杯凉茶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却大有讲头,选择药材,草药数量多少,研磨程度,浸泡时间,火候大小,时间长久,熬煮器皿都有讲究,这其中就是对于凉茶的仪式感。首先拿器皿来说,普通的煮饭煲汤的不锈钢锅是不可以的,上好选择的是陈年老旧的陶瓷砂锅,有一个把手,煮开后会咕噜咕噜往外冒气的。
=========
陈年陶瓷砂锅
咕噜咕噜
///
其次,煲凉茶除了药材要足量放入也是有步骤的。有些是先煎,有些是后下,有些是讲究一气呵成,有些是三碗水煲成一碗水,有些则是大火烧开大锅炖。
更重要的是看时间。配合好时间才好掌握好火候,凉茶的药力的关键就在于火候。有些后下的药材是停火前十分钟左右才能够放入,煲久了则会散失掉药力。有些则要煲足二三小时,熬制过程中要经常翻压药材,保证药材熬制出汁融入于水中。最后一步,熬好之后,还要焗上十分钟,等待药味的渗出。这样煲出的凉茶,药味全部煲出,药力全部在水里,装在瓷碗,一口饮下配着陈皮,这滋味,黯然销魂。
一口凉茶,一口陈皮,赞??
///
这一杯凉茶就是老广的本命,让老广们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就是这一杯凉茶治好了上火有口气,感冒咽喉痛,口舌生疮口苦咳嗽,便秘肚子疼还有长痘.....流传于老广人中的一句话:没有什么是一杯凉茶搞不定的,如果不行那就换一杯,再不行就再加一杯。
//
喝下这一杯凉茶彷佛就可以感受到亲人们的关怀,去除了火气,也去除了烦恼。//随着时代的变迁,凉茶千变万化,有颗粒剂装,袋泡茶,软饮,罐装等多种规格。
过去在凉茶铺里喝凉茶品甘梅条吃龟苓膏的场景越来越少了,随着而出来的是便利店里的冰冻饮料,网红饮品店打卡,人们记忆里的手工熬制的传统凉茶铺越来越少见。
你有多久没看到一家正宗的老字号凉茶铺了?物价上涨、人力上涨、铺租上升,传统凉茶铺早就被这三座大山压得透不过气。而时代瞬息万变,它们又面临了新的“杀手”:在新型零售凉茶和各式各样的茶饮料的围攻下,老字号的凉茶铺可能只有附近的街坊才知道了。
更多的是邓老凉茶,黄振龙等一干连锁店。
=========
邓老凉茶,黄振龙
///
目前,凉茶产业已进入发展成熟期,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以放缓的趋势增长。年为亿,较去年下降了18%,增速逐渐放缓。据数据预测,年凉茶市场规模可以达到亿元。未来随着重点地区渗透率不断饱和、各凉茶品牌取消产品低价策略,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维持低速扩张状态。就目前来看,市场竞争格局也基本稳定,呈现出加多宝和王老吉双寡头垄断的局面。据了解,在过去十年的凉茶市场,仅在广东市场,大大小小凉茶品牌就不下60个。常见有“王老吉凉茶”、“黄振龙凉茶”、“邓老凉茶”等等。其中,据中国企业品牌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年我国凉茶品牌力指数得分排名第一的是王老吉,达到.9分。
-年中国凉茶行业市场规模
年我国凉茶品牌力指数排名情况
传统凉茶铺的老板,有不少都稍通医术。有些把把脉看看顾客面相,便知哪里不舒服、需要什么类型的凉茶。而现在,卖凉茶的年轻人,通常不再具有这样看相算病的本领,你也只能在菜单上走马观花,看看哪种凉茶适合你。这一象征着老广人情怀的地方逐渐被代替。
而在这背后,老匠人们的无数年月的坚持与心血在现在快销时代显得更由其宝贵。但是八仙桌,大葫芦,大碗茶,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凉茶铺,正在一个个的消失。以前小的时候是妈妈陪我们去买凉茶煮凉茶逼我们喝,到后来我们长大了,就会自己去寻找凉茶铺,自己煲凉茶。凉茶对于广东人来说不仅仅是不舒服时的灵丹妙药,也是一种与环境共处的智慧的态度,更是一种亲情的羁绊,一种回忆一种象征。
可能这就是广东人长大了吧。
等
我
们
明
白
良
药
苦
口
利
于
病
的
道
理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要不再看看···
别看广东人说“凉茶不苦不苦”,其实哪个小时候没有被老妈逼着喝凉茶的回忆呢?
-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
图文排版:黄可铧
指导老师:范佳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