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木棉花 > 木棉花炮制 > 正文 > 正文

身体湿气重的6个征兆,你中了几个附祛湿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3 17:33:40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4.html

重庆为两江所环绕,两江的蒸腾作用比较强,空气弥漫着水蒸气,加上重庆地处丘陵地区,四周环山,重庆就像装在一个盆子里面,蒸腾的水蒸气散不开,只能存在于空气中。导致重庆湿度比较大。所以受环境的影响,很多重庆人体内湿气都比较重。

一、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

.身体困重,四肢乏力,这是体内湿气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头晕,头部沉重昏沉,想要睡觉。

3.大便粘,便便拉出来粘在马桶上,用水冲都冲不干净。

4.没有胃口,感觉肚子饱胀,总是不想吃东西。

5.嘴巴发粘,并且发甜,睡觉流口水。

6.颈肩腰腿痛人群感觉症状加重,提示体内有湿气。体内湿气越重,腰腿痛的症状越厉害,表现为迈不开腿、脚步沉重、脖子沉重。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之一,说明你体内有湿气,符合条件越多,说明湿气越重。

二、体内的湿气是怎么来的?

我们身体内的湿气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外湿,来自于外界潮湿的气候,空气中的湿邪进入人体;

另一个是内湿,来自人体脾虚产生内湿,由于脾胃虚弱,对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够很好消化吸收,导致堆积在体内生成湿气。中医说,脾虚生湿气,而湿气重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三、怎么祛湿?

祛湿方法一:增加运动,促进排汗

很多人会发现,适量运动出汗后会感觉身体比较轻松,说明湿气被排减出去了。但是,秋天运动锻炼要注意预防着凉,及时擦干汗水,换掉湿透的衣物。

祛湿方法二:艾草泡脚

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足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是人体经络的集中处,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互相影响,而通过疏通经络气血,又可以达到治疗脏腑病变的效果。泡脚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用艾叶泡脚,又可以充分利用艾叶的药物功效。

艾叶泡脚有驱湿气寒气,通经络,理气血,温经止血,抗菌抗病毒之功效。艾叶泡脚会生寒,需要食用温性食物。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所有寒凉的食物,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这样即去了寒又不泻气。(艾草不能频繁泡脚,也可以把艾草换成姜、花椒之类的东西进去)

祛湿方法三:喝一碗祛湿汤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祛湿方法,多数家庭喜欢煲一锅汤来对付“湿”。温馨提醒,有的人脾胃功能差,有的人体内有热毒,有的人痰多……同喝一锅汤未必人人都能祛湿,当心加重湿气,应该根据体质来煲汤。赤小豆、薏米、木棉花、扁豆、茯苓都是常用的祛湿汤料。

、赤小豆薏米

赤小豆和薏米都是性微寒,并不适合体寒的人群,乱用当心越喝湿气越重。

由于赤小豆的健脾作用较弱,单独使用赤小豆薏米煲汤祛湿效果不明显。要想较好祛湿,建议搭配其他温中理气健脾的药材,比如生姜、胡椒粉、白扁豆、天麻等。

、木棉花干煲汤

木棉花晒干后可以直接煮水,或者与猪骨头煲汤,来去除体内湿气。应注意的是,木棉花的功效重在清热祛湿,适用于湿夹热的人群,不宜用于气虚、脾虚体质。

3、扁豆健脾祛湿

白扁豆与猪骨头、生姜煮汤,可以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有湿的人群。白扁豆微炒之后,健脾功效更好。

4、茯苓煮茶或煲汤

茯苓祛湿,可将茯苓与陈皮煮水,当茶饮用,或将茯苓搭配猪肉、生姜煮汤。前者具有健脾利湿化痰,后者则健脾益胃,利水消肿。

5、玉米须煮水

将玉米须和玉米叶子一起煮水喝,有排湿利尿的功效,用这个水去除湿气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不要睡前吃,因为睡前吃不仅不会排除湿气,反而会让湿气加重,最好是早晨到中午之前这段时间饮用,效果更佳。

6、陈皮姜片泡水喝

将陈皮和姜片一起用开水冲泡后饮用,这样能够发挥陈皮祛痰化湿的功效,同时姜片也是有发散祛湿的作用的,两者放在一起泡水喝,非常有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

7、冬瓜汤祛湿

冬瓜是有利尿祛湿、美白养颜的功效的,将冬瓜切块和排骨煲汤饮用,不仅味道鲜美,还非常有营养,在煲汤的时候也可以加一些薏苡仁进去,祛湿效果更好。

这段视频曾经帮助很多的病人恢复健康,可以让一人学习三代人受益;让很多家庭改变习惯,远离大病;

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让从事健康行业者变得伟大起来

了解张老师线上、线下课程

订购张老师书籍联系马老师

添加助教老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mianhuaa.com/mmhpz/6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木棉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