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木棉花 > 木棉花炮制 > 正文 > 正文

知青文摘山野上那些木棉花序与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24 14:03:32

   

《山野上那些木棉花》序与跋

  

  年底,粤西的知青朋友们在粤西知青联谊会的发起下,集结出版了粤西知青纪念文集《山野上那些木棉花》,该书在纪念粤西知青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活动中进行了首发。

  

  粤西首部知青文集《山野上那些木棉花》首发仪式上的领导们

  

  这是一部反映粤西知青风雨人生的传记,这是一部以血汗酿成的粤西知青山野生涯的史诗。它由80多位知青的文稿汇集而成,科学、客观、准确地还原了知青那段真实的历史,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描述了亲身经历,叙述了青春岁月中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片段。

  该书由蔡东士作序、厐康养写跋、陈向东主编。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原副书记、原阳春岗美农场汕头知青蔡东士致词

  

   序 言

山野上那些木棉花

  

                    蔡东士

  兵团农友庞康养电话与我商量为这本知青文集起名字。我说一讲起知青,我就想到火红的木棉花;康养说他想到的是那苍凉的山野。讨论几个回合,我们几乎是同时喊出来:就叫《山野上那些木棉花》。

  顿时,我脑海里的意识流汹涌澎湃,浪花飞溅……

  山野,山野,带着荒凉凄苦和悲壮苍劲的气息,奔来眼底。那些山野,就在天涯海角,五指山区;就在雷州半岛,云霄山脉。古人哀叹海南岛:“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史册描述雷州半岛是“蛮荒瘴疫之地,赤地千里之乡”。经过我们的先辈,特别是脱下军装屯垦华南的林一师和林二师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大片荒野已变成莽莽橡胶林和果山茶叶园。但悠悠岁月仍留下一片片荒芜的处女地,等待新一代垦荒人去开发。

  于是,古时流放之地,迁客骚人之畏途,成了我们那代人接受再教育的广阔天地,稚气未脱的青年走向社会的唯一金光大道。

  于是,就在那一片片山野上,留下我们离乡别井的辛酸,留下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留下我们用青春开垦出来的新绿,留下我们既是幸福又饱含凄楚的初恋……

  几年,十几年,二三十年后,我们曾经携妻带子结伴重返故地,寻找记忆中那些痕迹,重温艰苦岁月里那份真情,拾回曾经失落的理想。面对后来人询问亲历者如何评价这段历史时,我们常常百感交集,不胜感慨唏嘘。山野上的知青岁月,几十年的历史情结,的确是剪不断,理还乱。

  每逢这样的时刻,山野上那些木棉花,就出现在我复杂纷纭的脑际,映红心海一片蓝天。

  火红的木棉花,那是知青理想之火。尽管我们有的经过教育动员,有的实在迫于无奈,但我们怀揣“红宝书”渡江跨海踏上征途时,仍然高唱:“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自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最响亮的口号是“屯垦戍边”“大力发展橡胶和热带作物,满足祖国和人民需要”。那是理想之火,点燃我们的青春激情。

  火红的木棉花,那是知青激情之火。尽管我们失去了读书求学的最宝贵的年华,但我们不甘愚昧,不辞劳苦,不愿沉沦,在最底层的岗位体现青春的价值,在艰苦实践中获得从书斋里学不到的知识、技能和最底层劳动者最高贵的品德。当年的割胶神刀手、养猪能手、模范教师、优秀炊事员、报道员卫生员,激情之火不熄,终于成了后来一代艺术家、企业家和政治家。

  火红的木棉花,那是知青锻炼之火。尽管热带亚热带的烈日炎炎似火烧,开垦烧荒的火焰逼人,寒夜的篝火不暖人,开山炸穴的火药会伤人,千万种遭遇和折磨更似炼狱之火,但我们人到天涯海角,背水之战没有退路。熬过今天盼明天,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希望之土,寻求心境的清凉世界。真金不怕火烧,百炼方能成钢。没有知青岁月的锻炼,就没有后来那么多的好钢成为栋梁。当然,社会不公,命运不公。还有许许多多的知青朋友,当年的兵团战士、农垦工人,一直在接受不息之火的煎熬,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他们,历史一定不会忘记他们。

  火红的木棉花,那是知青昭示之火。尽管木棉花火一样的热烈绽放之后,终归要凋落于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她无怨无悔,依然挺拔向上,高耸云天,傲视朽木乱草。她把满身如火的红花,毫不吝惜地撒向大地,化作春泥更护花。她让她的历史告诉未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愿后一代有为的青年,我们的传人,都能像木棉花一样成长,在任何环境下,永远扎根大地,不屈不挠,挺拔向上,直到花开映红一片云天。

  木棉花,英雄花,知青之花,我心中圣洁之花。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原副书记,原阳春岗美农场(九师十三团)汕头知青

  

  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会员、湛江老知青庞康养讲话

  

  跋

  

                    庞康养

  

  湛江知青联谊会筹划出版粤西知青文集《山野上那些木棉花》,再三嘱我写一篇后记。这实在令我诚惶诚恐。依当下的惯例,不管从哪个角度说,我都不够格,仅仅因为我这个老知青和大家比较熟络而已。然而,屡推不脱,也就只好从命了。

  翻阅这近四十万字的文稿,我总是沉浸在当年粤西、海南那些山野上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之中,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个中最强烈的一种感受,就是对这帙文字的肃然起敬——

  这是一帙厚重的文字。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场特殊的“知青运动”狂潮,裹挟着千万青年,直接间接冲击着千万个家庭,并且几乎波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程,有他们在逆境中经受磨炼的复杂情感,有他们在各种心态下对共和国实在是世界史上罕有。尽管本文集记录的只是这场运动的一部分缩影,但这里面承载的,有广大知青为践行信念、探求人生价值的千姿百态的奋斗历的实实在在的奉献,有他们与命运抗争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还有几十年来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段历程的审视、感悟乃至对这场运动的思考……可以说,文集的内蕴、思想积淀和史料价值都是沉甸甸的。

  这是一帙发热的文字。我坚信历史是有温度的,而且,这温度还会随着读史人视角和心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从文集的字里行间触摸到的,除了火红背景下那一股天真的狂热外,更多的还是广大热血知青对祖国炽热的忠诚,对理想、前途热切的追求,“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灼人的激情,在风雨中孕育的火热的爱情,以及老工人对知青热诚的关爱。特别感人的是,一些至今仍承受着巨大生活压力的农友,他们对“命运不公”所表现出的宽容和淡定,对生活的自信和热爱,对未来的执着和达观,都让人感受到积极人生的热度、正能量的热度,从而更加真实全面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温度。

  这是一帙闪光的文字。阴影中的金子更加耀眼。我们不会歌颂磨难、歌颂逆境、歌颂错误,但是,历史特别珍视经过磨难锻造出来的高尚品格,特别赞赏逆境中凸显出来的可贵的精神特质。广大知青对农垦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心态,危险当头奋不顾身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献身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耕耘的“老黄牛”风格,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学习的积极进取志向,农友之间团结互助的情怀,等等,这些被普遍认同和称道的“知青精神”,在文集中随处闪光。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闪光点不仅没有丝毫黯淡,反而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一帙沉思的文字。“知青运动”已经退潮几十年了。潮退后,留给亲历者和世人的,是不同色彩的回忆,不同味道的反嚼,以及不同答案或尚未有答案的思考。如何考量自身这段经历?如何客观全面深刻地评价这场运动?如何认识“知青精神”的内涵、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对这些问题,一些农友的文章或隐或现给出了自己思考后的答案。应该说,更丰富、更深刻的答案,还有待我们的农友、我们的专家甚至后人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做出跨学科多角度的深入探究。如果摈弃浮浅的政治偏见和偏狭的个人情愫,怎么估量这场亘古旷世的运动的研究价值都不为过。人们常说,历史要离得远些才能看清楚。这话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没有历史参与者留下足够的史实和感受,这历史的面目不也会模糊不清吗?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文字把自身这段经历和感悟传下去,是知青农友们的一种历史义务。这对研究这场运动,剖析运动后面的历史逻辑,对后人正确认识青春和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个人的青春、理想、信念、利益和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对有关方面探索促进知识下乡、青年成长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正确路径,都有着重要意义。

  这是一帙长青的文字。历史长青,山野长青,山野上的木棉树长青,它象征的“知青精神”长青。荷载着这一切的文字,也必然长青!

  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志健为本文集题写书名!感谢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蔡东士为文集作序!感谢踊跃赐稿的知青农友们!感谢为文集的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的顾问们!尤其需要感谢的,是本书主编陈向东,副主编钟真池、廖国树,多年来,他们和联谊会的理事们一道,为了这个文集,他们出钱、出力,耗尽了心血。还有一大批知名不知名的农友、朋友,为了本书的面世而不辞辛苦、奔走劳作。陈向东等老知青的贡献,又一次为“知青精神”增添了新的注脚。

  山野将永远怀念“知青”!历史将永远记住”知青”!

        年10月31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mianhuaa.com/mmhpz/6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木棉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