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忠/摄
作者丨邓小燕
朗读丨王远飞
“木棉花开红似火”。小时候在一本书里看见这句话,虽然我早已不记得书名,却对这话一直记忆犹新!“木棉是什么?是棉花的一种吗?棉花的花是雪白的,为什么木棉花是火红的呢?”真奇怪哦!心想要是可以看到真正的木棉花就好了。
廖志忠/摄
这年的秋天我来到长安工作,在公司门口有一棵笔直的树,浓密的绿叶在风的邀请下摇曳起舞,我惊诧于它顽强的生命力,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它却如此年轻。我忍不住问同事:“这是什么树?”“木棉”。“木棉?不可能”。因为在我的童年幻想中它应该跟杜鹃差不多,不高的树干开着小小的红花。疑惑之余也就不再细想。
慢慢地秋天走了,冬天姗姗而来。门口那棵木棉树叶子也渐渐地由绿色变成淡黄变成深黄,最后成了浅褐色。树叶在枝头奋然跃起,在空中飞舞着,掉在地上发出很轻微的声响,这是它为要与树作最后一次道别而不舍的呜咽声呢?还是为可亲吻大地脸庞的欢笑声呢?相信生命的使者已经告诉它:希望就在前方!我深深地为它们祝福。可我有点遗憾地想:叶子都掉了为什么没有花呢?难道红似火的木棉花真的没有吗?
春节过后,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好久没去在意那光禿秃的木棉树了。一次不经意地抬头发现树上长了很多椭圆形的绿色苞苞。“那是什么?好丑哦!”我无精打采地自语:“不会是又长叶子了吧?”。
冯敏儿/摄
广东的春天似乎来得更早一点,三月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微风拂面,去上班的心情很舒畅,忍不住边走边哼。快到公司门口时只听见“开了,开了,好漂亮啊!”一位女同事大声地说着开了什么?我好奇地走到她身边,“木棉花”,“哦?哪里?在哪里?”不禁东张西望,她指指头顶,我的眼睛急切地搜寻那神秘的木棉花。我看见了,红色,很红很红,像家乡的簿火,那么热烈、那么张扬、却又那么优雅自信地立在枝头,原来这就是木棉花呀!
“咚”,什么东西被风吹落下来,看着同事跑去捡来的木棉花,急不可待地央求把它送给我,真的很想仔仔细细地看看这红色的精灵。猜想它的花瓣和花蕾该是多么的迷人。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将它放进有水的小盒子里,久久凝视着它,再次赞叹造物主的伟大:三片淡绿色的花苞,含着五片厚厚的火红色的花瓣,里面围着一圈浅红色的花蕾,纤细面修长的花蕊,被长短不一的花蕾簇拥在中间,有层次地昂着那小小的头,似乎在演绎一场精彩的舞嶍。我沉醉在这红色之中,不愿让它离开我的视线。
冯敏儿/摄
每当下班后总要到那树底下捡几个木棉花,有些把它晒干,因为听本地的阿伯说,用花瓣泡茶喝可以降火清热,如果因肠胃不适而引起的腹胀或腹痛,也可将木棉花煲粥喝以顺胃气。还有些就摆在书桌上、茶几上宿舍里,只有看到那抹火红,我的心情就会很好。我爱木棉花,或许因为它的特别它的自信、它那傲视一切的灵魂吧!
可能因为喜爱木棉花的缘故,渐渐地我开始喜欢长安。常常在傍晚时分沿着长青街漫步,在那一棵棵葱翠的大树下,微微闭上双眼,深深吸几口气,耳边是一阵阵孩子们的欢笑声,恍恍惚惚中好像回到家乡。整洁的街道,还有那让你为之驻步的可爱雕塑,不时走过一群群时尚而又自信的男女,在那美丽的街灯映照下,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舞曲声,原来广场舞会开始了,我不禁加快脚步朝那奔去。只见一对对翩翩起舞的人群,脸上布满青春的笑容,合着那热情四射的舞姿,这里成了大家欢乐的舞台。不远处的图书馆,灯火通明不知还有多少人在畅游书海呢!
冯敏儿/摄
木棉花,谢谢您,是您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重新去认识这块热土,忘掉身处异乡的孤独。现在的我很快乐,因为我的心告诉我: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长安。
■出品/长安融媒体中心
■编辑/谢志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