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木棉花 > 木棉花采制 > 正文 > 正文

贺溪阳散文三篇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7/28 16:17:04
散文三篇■贺溪阳小榄的春天   有人说,小榄四季如春,没有季节之分。   其实不然,小榄有着独特的四季。   怀着对冬天远去的不舍,春姑娘迈着清寒的步子来了,冬天没穿几回的羽绒外套这会儿得连续穿上一周,因为可能这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不过,木棉才不管这些。   也只有在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   木棉树身材高大,树干笔直。那垂挂于枝头的火红的木棉花,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一阵风吹来,那些如火的花朵又如串串风铃,翩翩摇曳又风情万种,不时地,红色的“降落伞”倏地飘然而下,地上顿时成了“红毯”。这时你会发现,阿婆们带着袋子走过来了。一会儿的功夫,这些刚离开树枝的花朵便被装进了袋子。小榄人喜欢拿木棉花煲茶喝,听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呢!来不及捡起的木棉花就静静地躺在树根周围,大部分和落叶一起化作淤泥,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来。

小榄春天绽放的木棉花

  小叶榄仁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植物,二十年前新沙口大桥修建的时候,我就在桥头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它。高大的身材,却有着细细的叶子,水平伸展的树枝就像小巷里放大的油纸伞,这细细碎碎的叶子跟南方常见的阔叶截然不同。如果你只盯着芒果、龙眼之类的树叶,你是很难分辨四季变换的,可是,小叶榄仁会告诉你呀。春天刚到,冬天落光叶子的树枝依旧光秃秃的,仿佛置身于北国。可是“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又连着几场春雨,你会发现它变绿的速度简直惊人,不经意间,它已经满树的新绿了,让你猝不及防。

小榄春天里的小叶榄仁

  枇杷一串串,少的两三个,多的十几个,有青有黄,它们在椭圆形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尤其骄傲。远远望去,那些金黄的小可爱简直让人垂涎。杜鹃花也开满了,红的、紫的,深的、浅的,引得蝴蝶翩翩起舞,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山野摘几朵放进嘴里嚼起的清甜。   雨细细的、丝丝的,它会不知不觉落在你的头发、衣服上,落在新出的嫩叶里。雨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空气润润的、甜甜的,让你情不自禁地、狠狠地呼吸几口。逐渐地,雨大了一点,远处的高楼,行走的人开始变得模糊。风也来了,在寒暖交织中。   这时候,室内开始有了变化。窗户玻璃不再清晰,镜子也朦朦胧胧的,广东著名的“回南天”到了,北方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这时,洗完挂起来的衣服可能几天都不干,地面湿滑,墙壁可能会渗出水珠,零食袋也得封紧了。小榄人没法在雪地里写字,但他们能在镜子里写呀!这样的日子得有一段时间呢。   逐渐地,我听到了泥土呢喃的声音,好多诸如竹笋、小草之类的破土而出。晚上也热闹起来了,小区池塘里青蛙的歌唱此起彼伏,总感觉自己睡在田埂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气温随之飙升,暮春三月气温升到三十八九度也不要惊讶。   朱自清在《匆匆》里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是啊,感觉刚刚还是农历二月刚开始,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暮春的三月。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都计划好了吗?落实得怎样?“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时光无法倒流,过去的已无法挽留,未来的还可追上。   雨,又下起来了,朗朗的读书声从隔壁的学校传来,声音齐齐的、脆脆的,好悦耳!父亲的园子   父亲前年做了手术,他不再远行,屋后的园子成了他大显身手的舞台。   受疫情影响,我回家看二老的计划推迟了大半年。   早晨起床后,看到雾气从省道对面的山上弥漫过来,整个园子笼罩在云雾之中。鸡已出笼,公鸡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高声地打鸣,老远都能听到。母鸡则三五成群地在果树下、篱笆旁觅食。   这时,走进园子,发现不同品种的南瓜好像在开会,而今年的冬瓜略显寂寞,只结了两三个。父亲说,这是因为不能连续在一个地方种冬瓜的缘故。而柚子则完全没有计划生育,可劲地生,满树都是,四棵树约摸结了一百多个果子。   玫瑰花虽然种得不多,但红艳艳的颜色还是很能“吸睛”的。   两棵红枣树虽然长得鹤立鸡群,可是因为柚子树、苦瓜、南瓜这样的邻居太强势,南瓜藤还一个劲儿地爬上去,被欺负得不行,几乎不被人   这个季节,园子里结得最多的是柚子,而种得最多的是南瓜。菜地里,鱼塘上,围墙边,甚至围着柚子树、红枣树都种有南瓜,品种不一,可见父亲对南瓜的钟爱。父亲说,我们小时候吃的那种大团扁形的南瓜并不是最好吃的,有一种肉厚,吃起来比板栗还要粉的南瓜口感最佳。于是,回来的第二天我就嚷着要吃南瓜,母亲说,这还不是容易的事吗?   傍晚,夕阳西下,留下最后一抹霞彩,两碗南瓜上桌了,一尝,果然舍不得放下筷子,就几个字来形容吧——粉、甜、香、糯。可惜肚子装不下了,不然怎么够呢!   鱼池是园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实,那里本来是一个淤泥堆积的池塘,几年前,父亲在靠近园子一侧挖了一个两米见方的小池子,养了几条草鱼,上面搭了瓜棚。于是,四季轮回,苦瓜、丝瓜、冬瓜、南瓜灯轮流上场,估计给鱼儿带来不少乐趣吧。   后来,父亲将鱼池延伸到厨房那边了,面积增加了两三倍吧。鱼的品种也增加了,鲫鱼、鲤鱼、青鱼纷纷加入,连乌龟也进驻了。每次看到父亲用筷子敲几下栏杆,那两只乌龟立马游过来,我就忍俊不禁。父亲园子里的南瓜   我喜欢透过被绿叶遮盖的瓜棚去寻找鱼儿的踪迹。每次见到鱼儿都有惊喜,颇有陶渊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感觉,所以“怡然自得”啊!

  这次回去,我一眼就发现鱼塘深了些,淤泥有规则地堆积在靠近厨房墙面一侧,用树桩和木板挡住了。我以为请了人弄的呢。谁知,母亲说是父亲自己下去挖的。我呆住了,有些责备地说,父亲怎么可以干这么重的活呢?可以请人嘛!毕竟前年做完手术后,身子骨弱了不少,有段时间连走路都要人搀扶。母亲说,父亲有把握的,他感觉到累就上来,况且二老形影不离呢,再说他能干这样的活不正说明他身体恢复得不错吗?我想也有道理吧。

我爱糍粑   糯米制作的食物,我十分喜爱,当然,最爱还是糍粑。   在记忆里,糍粑要在天冷的时候吃,尤其应该在热闹的新年吃。   家乡双峰四季分明,靠近年关,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室外说话都哆嗦。屋内一家人围着火炉,一边烤火,一边闲聊,时不时把又圆又白的糍粑放到柴火上烤,由外而内慢慢变松软、变焦黄,待闻到糯米的香味,我们就迅速地拍拍糍粑上的柴火灰,撒上白糖,将糍粑半圆折叠起来,就可以咬着吃了,性急的我们常常顾不得烫,一边吹、一边咬、一边换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看着糯米拉出的长丝,小屋里顿时笑声阵阵,余香绕梁。吃糍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我们家不做糍粑,总有亲戚送来,有时也去湄水桥赶集时买。   过年这几天好吃的东西太多,糍粑肯定是吃不完的,因为是纯天然制作,无任何防腐剂,所以并不好保存,很容易发霉。最好的保存方式竟然是放在盆里,加水泡着,一两个月都不坏!   糍粑的吃法可多了。可以烤着吃、煎着吃(加红糖最佳),也可以切条加入甜酒中煮着吃,放在火锅里吃等,不一而足。   大学毕业到广东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吃过糍粑了,超市和市场都不见有卖,有时会想念,又不好意思让家里寄,于是想到上网购买。记得第一次试着买,产地是贵州的,形状颜色俱佳,一尝味道不错,口感跟家乡的差不多,吃着很有满足感,慢慢地,心里头竟然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了。   现在,一年四季,我的冰箱里时常都有糍粑,都是朋友们知道我爱吃送的。   广东人喜欢“打边炉”,也有喜欢烧烤的,朋友们喜欢将鸡翅、排骨、鲜虾、鱿鱼等美味往烤炉上放,我则自带糍粑,并且热情地向他们推荐这种家乡美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来,我又仿佛回到快乐的童年。(作者系中国书协会员、中山市书协副主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mianhuaa.com/mmhcz/13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木棉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