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木棉花 > 木棉花炮制 > 正文 > 正文

木棉花冬瓜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3 5:07:17
极简的东西如一张素绢,等待有缘人着色。木棉花冬瓜粥

苦夏炎炎,那火球正以无可躲避的威力,横扫珠江三角洲。这热,这暑,如洪炉,如蒸煮,每天身水身汗地在暴日下劳作,回到家却茶饭不思。这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夏天。

小学时的暑假,父亲要我回番禺县化龙镇的家乡参加劳动,和乡亲们一起撬花生,莳田、拔草,对炎夏的燥热难耐印象特别深刻。然而,印象更深的是回到乡亲家,瓜棚下那凉在晚风中的一碗木棉花冬瓜粥。

记得那天特别热,是一种干热,身上的汗早就蒸发完了。跟着叔公走进细墟的南街,回到家。刚进家门,叔公就大声问:“今晚吃什么,热死人了。”叔婆从厨房应声:“例牌啦,今晚食粥,木棉花冬瓜粥炒面。”

这时,我看见水瓜棚下的矮桌上放着几碗粥,我走近看了一眼,那粥,因了干木棉花的缘故,呈淡淡的暗红色,连着皮的冬瓜块染了粥水,却像晶莹的玛瑙。也许因为饿了,叔公棒起碗就喝。“哇,舒服晒!小玲,你也喝,喝了不会中暑。“

听叔公的话,我也拿起碗对着嘴巴喝下去,当这不着油迹的清粥投进干得快冒火的喉咙,刹那间如一股清流,贯注我的肠胃,然后忽然感到自己正受着抚慰。

叔婆又从厨房端出几大碗,觉得暑气消减的我开始慢慢地研究这让我畅快无比的木棉花冬瓜粥。原来这粥用一小撮米,放了大块冬瓜,还要放灯心花,扁豆、薏仁,全部都是广府人家认为是清热消暑药材的强强联合,大火煲出来的粥全部的意味就是一个“清”字。

这“清”,是水,是深绿,是夏天里的向往。一个“清”字,可以组“清凉”、“清新”、“清爽”、“清朗”……数不尽的令人为之一振的好词。于是,我由衷相信,木棉花冬瓜粥消暑的绝对功效。

就在我还在细细品味寡淡的扁豆、薏仁的时候,叔婆端出一碟豉油王炒面。叔公说:“大暑天时,食龙肉都无味,唯有这消暑祛湿粥配豉油王炒面是至正(读jian3,绝配)的。”听话,我真的夹一撮炒面,放进嘴里——真的是只能用叔公那个字“正”。木棉花、灯心花以及扁豆、薏仁都是寡味之物,全靠冬瓜吊出清爽,而这带着深绿的清爽对于终日被汗渍熏陶的珠江三角洲人来说是怎样的向往。所以这时,我们爱极了祛湿带来的清爽。清淡的粥和味浓的豉油王真的是“正”——绝配。

晚霞已经收尽,化龙细墟的南街依然闷热,走出家门,踏在青石板路,家家门前都有乡亲端一碗祛湿粥一副怡然的样子。“点解家家都食祛湿粥?”我问。

“傻女,今日大暑,唔食祛湿粥食鲍鱼吗?”小巷里是一阵欢快的笑声。

很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那个大暑之日食的祛湿粥。祛湿粥是珠江三角洲生民暑天度夏的恩物,虽味寡,却又出真味。因此,在我成家后,每年都会煲木棉花冬瓜祛湿粥。越煲,越食,便越能品出人生的真谛:很多时候,大红大紫都只是浮云,甘脆浓肥只是健康的陷阱,最真的最有力量的东西,就隐藏在平凡的外衣里面——如果你愿意,细细地啜粥里的木棉花,冬瓜和扁豆薏仁,会发现其实它们是有味的,如果你耐不住这清简,可以加糖或者加盐。极简的东西如一张素绢,等待有缘人着色。

今年,大暑将至,我又煲木棉花冬瓜粥了。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mianhuaa.com/mmhpz/5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木棉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